细数45年间我国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的四大巨变
房补时间: 2025-08-14 06:33:51 | 文章出处: 内燃平衡重叉车
车载式高空作业车尽管是专用车中的小众车型,但是却在我国国民生活生产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从1978年杭州园林机具站(杭州园林机械厂前身)研发生产YZ12型大树修剪高空车开始,我国车载式高空作业车正式步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之路。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高空作业机械起步较晚。以车载式高空作业车为例,改革开放前,全国仅4家国营机械厂,如今已形成了100多家改装厂参与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局面。
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初,全国生产高空作业车的4家国营机械厂陆续倒闭或转行,仅剩一家杭州园林机械厂。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1995年杭州园林机械厂和日本爱知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杭州爱知工程车辆有限公司。合资企业成立后,凭借日本爱知先进的技术优势、稳定的产品质量,合资公司高空作业车连续十几年占据全国市场40%多的销售份额。
2000年后,随着非公有制企业徐州海伦哲以及大型国企徐工的进入,高空作业车市场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其中,期间,沈阳北方(国企)、青岛索尔(韩国品牌)等纷纷加入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的市场之间的竞争,而在近5年,随着湖北多个非公有制企业的进入,目前国内已发展到拥有近百家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生产企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从1978年开始,随着第一台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的问世,车载式高空作业车逐渐应用到所有的领域,国内市场需求量也从最初的每年几十台,到每年几百台,再到几千台。近10年来我国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的上牌数如下图。
从上图可知,2022年我国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的上牌数为7314辆,是2013年2250辆的3.25倍,2018年上牌数约为2013年的2倍,2022年约为2018年的2倍。可以说,我国车载式高空作业车市场需求量正以每五年成倍增长的速度快速扩张。
与日本对比可知,10年前中国销售总台量低于日本,5年前与日本基本持平,2022年达到了日本总销量的1.5倍。尽管如此,日本的国土面积仅约37.8万㎡,而中国有960万㎡,是日本的25倍。
因此,中国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的市场增长空间巨大,而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发展,预计未来的5年必然会突破过去年平均递增20%、5年翻一番,初步预估未来将至少以每年递增30%、5年翻两番的速度增长。
从国内车载式高空作业车近10年的上牌数来看,疫情三年的销量仍旧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速,但是最终用户群体发生了较大变化:5年前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约40%~50%左右销往电力系统,50%~60%销往园林、市政、交通等别的行业,这一数据与日本的用户占比比较相像。
但是近5年来,中国电力系统采购量从50%逐渐下降至20%,2023年预计仅占上牌数的百分之十几,而蓝牌车占总量的80%~90%,高空作业车租赁行业成为最终用户主力。这一现象说明疫情后电力系统等政府部门经费紧张,压缩了采购需求,而中国的高空作业车租赁行业则以几何级的发展速度增长。
国内车载式高空作业车最初生产时主要是针对园林行业进行树枝的修剪,后来不断拓展到别的行业,现在主要使用在在电力、市政、交通、通信等行业中。从最大作业高度来看,车载式高空作业车最初的最大作业高度为10m左右,后来根据不一样的需要,高度也在不断双向拓展,现在最低约6m,最高能达到45m。
从其工作臂结构来看,车载式高空作业车最初仅只有折叠臂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是简单、操作便捷,以及可以配置起重装置。但是随市场的发展,我国车载式高空作业车逐步从结构单一的折叠臂式向伸缩臂式发展,特点是多节工作臂套叠布置、结构紧密相连、行驶体积小、稳定性高以及作业范围大。目前还出现了折叠和伸缩混合设计的混合臂,它的各工作臂之间既有铰接也有套叠,既有相对伸缩也有相对转动,具有体积小、动作灵活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空中作业场所。针对不一样的行业的特殊需求,各种特殊的车载式高空作业车也应运而生。其中,以车载式绝缘斗臂车最为典型。
在国家电力事业全力发展,供电企业组织不停电作业,避免配电设备因检修等工作导致停电,以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车载式绝缘斗臂车由此应运而生。作为带电作业的主要设备,车载式绝缘斗臂车具有作业效率高、安全性强、电气绝缘性能好,在带电不停电作业中得到普遍应用。
其中,履带式绝缘斗臂车体积小巧,功能齐全,采用轻量化设计及小型履带式底盘,重心低、支撑强,通过人工遥控操作,具有较强的过障能力和空间适应性,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和狭窄地形作业。
如果说车载式高空作业车前40年是比拼安全性、稳定性,不断向高度发展,那么未来除了保持上述的基本性能之外,将追求智能化、数字化、遥控式、新能源化发展。近几年国家电网系统大力推广的“机械手”高空作业车就是典型。用“机械手”代替“上人斗”,操作人员不再站在工作斗中登高操作,而是站在地上通过遥控器指挥“机械手”检查、更换电缆,大幅度的降低了人工作业的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应对电力高空电磁片清理作业,电力公司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混合臂式高空作业车,该车臂架为两节同步升降折叠臂加上三节伸缩臂,工作斗具有左右摆动功能,具有较大高度的跨越障碍能力。该车最大斗载荷达250kg,可携带更多的作业工具,产品智能化高,安全性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在确保同等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当前国内各生产厂商需要大量应用国产化零部件,以替代进口零部件。同时,生产企业还需布局各行业需要的多种高度、高低电压等级、外形等车型,在车辆功能及配置上下功夫,寻求差异化发展。
预计未来的车载式高空作业车除了将人送上高空作业外,更多的将是根据各行各业的需求,将更多的机械装置送上高空遥控作业,实现高空作业车的智能化发展。
虽然我国车载式高空作业车从第一台问世至今已经走过45年,从最初四家公司发展到如今的上百家企业一同抢占市场,但国内年市场需求仅7000余辆。与发达国家的年需求量近2万辆相比,我们大家可以判断车载式高空作业车行业是朝阳行业。
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发展、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进一步加深,以及对机器替代人工、安全意识提升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快速提升,预判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的需求将在5-10后实现“井喷”式发展。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 上一个: 新车已挂牌又想用老号
- 下一个: 惟实争先谋发展 ——诸城市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线观察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