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售后难消费者权益咋保障?
房补时间: 2024-07-24 13:16:19 | 文章出处: hth体育网站登录
近日,深陷“停摆”风暴的高合汽车在公告中对车辆售后安排做出了回应:“会将用户的服务运营、车辆的售后维保等相关工作,作为最高优先事项竭力保障。”
造车新势力车企接连“暴雷”,消费者权益该如何保障?无疑成为车企陷入危机后的高热度话题。
记者了解到,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售后服务难题也日益凸显。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故障成售后投诉重灾区。如今,动力电池维修难已成为共性问题,不仅发生在濒临倒闭的尾部车企身上,就连部分正常运营的车企同样如此。
随着部分车企退出市场,车辆相关的质保服务终成“一纸空文”。比如,自去年10月威马汽车陷入破产风波,不少威马车主便开始在某投诉网站集中投诉。
一位来自山东的杨先生多次向厂家投诉,但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他表示,自家的威马EX5动力电池出现了故障,充电80%时会自动跳电到100%,用电剩余20%时车子直接就不能动了。考虑到车子还在厂家质保期内,便开到济南威马用户中心匡山店做维修,没想到仍然没有修好,原因是厂家不提供配件。4S店竟说经营不下去了,让自己把车拖走解决。
细数造车新势力车企陷入运营困境后,出现的售后“烂尾”问题,各类情况层出不穷。
对于尾部新能源车企退市后,相关车辆质保服务难以得到保障的原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停产和退市会有多种原因,除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外,资金链断裂、现金流难以为继是根本原因之一。如果继续维护售后服务,将给已经不堪重负的车企带来经营成本压力,因此,部分车企在退市后,对售后服务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
然而,目前在售后市场上,部分正常运营的车企也未能及时兑现售后承诺,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维修动力电池。
“1月5号到店检查,显示动力电池绝缘故障,需更换动力电池。先是告知春节前无货,要等到春节后,没想到节后再次询问,还是没货。期间多次打电话询问后台服务,只说等待,期间没有给任何回复。”一位宝骏E100车主今年3月在某投诉网站上坦言,当初买车是冲着好看小巧,没想到质量和服务这么差。
车企没办法保证消费者权益,最终将“反噬”整个市场。深圳的刘先生和记者说,考虑到上牌照方便,一直在考虑要购买一辆电动汽车,但由于担心动力电池维修问题,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在新势力车企频繁暴雷、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的环境下,更是犯难了。
刘先生犹豫和观望代表了新能源汽车潜在用户的普遍心态。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买辆车要开好多年,将来有问题找不到售后就麻烦了”“要买也买老品牌,新势力出了问题说没就没,找谁换电池去”“本来想买电动汽车,不时传出车企倒闭的消息,我心中刚燃烧起来的火苗又被浇灭了”。
据记者了解,部分车主在车企没办法提供售后服务时,也曾试图寻找第三方维修商。以威马汽车为例,一位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商工作人员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讲述:“之前一位河北的威马用户,车才买了2年,发现电控系统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找到当地的4S店,发现已经关门了,之后又找到北京这边还在营业的威马4S店,店家很无奈,说已找到问题原因,但没有对应更换的配件。最后找到我们,我们也找不到这种部件,只能维修损坏的部件。”
章弘和记者说,很多纯电动汽车品牌采取的是直营模式,售后服务不会委托给独立维修商。再加上电动汽车的故障率和事故率较燃油车少,售后服务也不如燃油车那般可以产生利润,因此,很多第三方经销商也不愿意接受电动汽车的售后维修业务。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独立维修商很少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然而,事实上并非所有厂商都具备维修动力电池的资质。
山东易维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向《中国能源报》记者直言,新能源汽车相关这类的产品技术、配件供应都掌握在主机厂和三电厂商手里,外部的人即使想进去,也没办法获得有关技术资料,因此导致目前独立维修商较难参与其中。
王浩提到,2022年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多,传统汽修厂依然专注于利润更高的燃油车业务。“市场规模小,对终端维修企业的吸引力不足。”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售后服务问题不止于此。比如,“有的车企倒闭后不对车辆售后负责,有的企业没有倒闭,但已完成质保承诺,消费者则需支付高昂费用来更换电池”,更有甚者,“动力电池只出现了像保险烧了、温控传感器故障等小问题,却被要求整包更换动力电池,非常不划算。”
作为车辆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维修更换价格高,消费者往往对维修质量和价格非常敏感,易与售后服务方在故障解决方面产生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企业、车企、第三方维修商应协同搭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售后服务体系。
在章弘看来,动力电池不同于燃油车的发动机,是一项新的结构产品,其售后服务也不同于燃油车。因此,面对新问题,电池企业、车企和售后服务商都应有新认知、新意识来做好售后服务,否则不仅会伤害消费者的权益,还会给自身带来司法麻烦。
因此,章弘指出,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都应自觉遵守和维护相关法规和标准,电池企业作为制造者,车企作为使用者,都有法律责任要对电池、车辆和消费的人负责。第三方维修商在承接了售后服务业务以后,也应该督促电池企业和车企签署相关责任书或合同,明确三方责权利,得到售后维修服务的保障,既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厘清了维修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动力电池后市场未来极具增长潜力,随市场规模的扩大,电池产品质量、续航衰减、电池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会慢慢的多,汽车“新三包”已将动力电池纳入在内,符合有关规定,可先与经销商或厂家协商沟通,如果其不能妥善处理,可向监管部门申诉和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消费的人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选择具备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的汽车品牌及经销商,也是降低后期维权风险的预防的方法之一。”
为保障消费者权益,防止“新车卖得好,旧车没人修”的尴尬局面,王浩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维修服务标准,并将品牌倒闭但仍在保质期内的车辆售后维修问题考虑进去;第二,加强行业自律,汽车生产企业至少需要对已售车辆提供后续维护服务;第三,在资本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众多年轻品牌,部分品牌在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完整的情况下就进入市场,消费的人在购车时应更加理性,选择这一些品牌时要考虑到后续可能存在的风险,避免为“短命品牌”买单。